首页 > 财税工具箱 >工具箱详情

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的股权和控制

高顿M云 发布于: 2025-02-13 09:11 阅读: 213

企业会随着发展壮大,不断吸纳新股东以获取充裕的资金,所以企业的股东大概率会随着经营时间而不断增加。各股东所持股份占股份总数的比例,即股权比例,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的常见形式包括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具有人合性质,合伙人的持股比例和控制权之间可能不存在对等关系,所以对于股权比例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合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上。

在经济法和财务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中,有一些涉及股权比例的规定,理解这些规定,有助于我们把握不同股权比例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 经济法中涉及的股权比例规定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破产法等。在经济法中对于股权比例的规定,主要涉及两方面:控制和权利。

  • 股权比例控制线

如果企业只有一个股东,股东的股权比例就是100%,企业完全在这个股东的控制和支配下。但当存在多个股东的时候,怎样判断企业实际由哪个股东进行控制呢?

首先划定一条绝对控制线,当某一股东的持股比例达到67%时,这个股东就可以对企业进行绝对控制。因为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公司的合并、分立和解散、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67%的股权比例超出2/3,也就是某一股东持股达到67%及以上时,不需要其他股东同意就可以直接通过上述决议,对企业形成绝对控制。

在绝对控制线之下还有一条相对控制线,即股权比例达到51%。除去上述需要2/3以上表决权通过的决议外,一般股东会会议只需要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即可,例如聘请独立董事、选举董事、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聘请或解聘总经理等。所以当股权比例超出51%时,就可以掌握股东会一般决议的决策权。

如果不想让某一股东对企业形成绝对控制,那么就需要有其他股东的股权比例达到34%,这样即使其他股东联合,也无法达到67%的股权比例,所以将34%称为安全控制线

  • 股权比例权利线

当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持有或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就会触发要约收购,需要向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线是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一项特殊规定。

当企业的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视、高级管理人员,持股的另一家公司与本企业从事相似业务的,股权比例达到20%时,就会形成同业竞争关系,需要特别进行关注,评估其中的风险。

股权比例10%以上的股东,可以提议召开股东会临时会议,讨论某些急需商议的事项。股权比例10%以上的股东,还可以向法院提交企业的破产申请。这些都是法律赋予部分股东的权利,用以确保自身的利益。

股权比例达到5%的股东,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属于内幕信息知情人,同时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持有的股份数量增加、业务变动等,需要按照证券法的要求对外进行公告。

股权比例大于3%的股东,或联合其他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过3%,在股东大会召开十日前具有临时提案权,需要将提案书面提交董事会。

连续180日单独或合计持有股权比例达到1%的股东,对于企业内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时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请求董事会或监事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特别紧急的情况,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确保股东利益。

  • 财务管理中涉及的股权比例规定

经济法中对于股权比例的相关规定,属于企业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而财务管理中涉及股权比例概念的,主要是在会计核算时对企业投资的认定以及合并报表的范围。

企业对外进行投资时,投资款可能计入的会计科目包括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包括权益法和成本法,具体计入哪个会计科目、使用哪种核算方法,股权比例是判断事项之一。

一般情况下,当企业投资的股权比例超过50%时,就认为对被投资企业形成控制。在会计核算时,会将投资款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后续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同时需要将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与本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期间涉及关联交易的部分,需要进行合并抵销处理,例如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购销、资金往来等,需要抵销重复计入的部分,确保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企业投资的股权比例在20%以上,但又小于50%,则认为对被投资企业实施重大影响。某些情况下,即使股权比例少于20%,也可能存在其他实质性操作形成重大影响。这时的投资款,在核算时也会计入长期股权投资,只是后续会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按照被投资企业抵销关联交易后的利润和股权比例,计算投资收益,不需要进行财务报表的合并。

企业投资的股权比例小于20%,则确认为金融资产。这时持有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变现或是持续获取一定的收益,根据持有目的、投资带来的现金流量等条件,判断究竟为哪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会确认投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还会依据管理者需求来搭建股权结构,力求使用较少的投资来撬动更大规模的资产,同时又能保证控制权的稳定。为了激励员工,还会设置相应的股权激励,搭建持股平台,财务人员需要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并提示股权变动中存在的相关风险。

  • 股权比例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首先股权比例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权,当股东中存在股权比例较大的股东,形成绝对控制或相对控制时,大股东的存在会让控制权相对稳定。这种内部环境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至少财务能够确定向谁汇报工作,毕竟大股东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具有较重的话语权。

假如股权较为分散,股东难以单独或联合起来形成控制,控制权的分散会导致企业内部在经营管理上出现决策分歧。经营者需要应对多方的需求,各类决策可能会经常变动,导致财务部门工作量增加,甚至需要多头汇报,部分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同时控制权分散,还可能导致股权频繁转移,动摇经营管理的基础。

股东的股权比例关系着股东利益的分配,这就涉及企业的股利、分红政策。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会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例如在企业刚创立时和发展初期阶段,由于业务模式尚未确定,收入和盈利情况也不稳定,所以会发放较少的股利,甚至不发放股利,将资金全部用于发展;随着业务的发展以及盈利水平的替身和稳定,股利政策也会变为固定股利或是剩余股利,还有更加灵活的低股利+额外股利,这样可以增强股东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给股东发放股利,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股权成本,但这部分可能并不会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中。由于股权成本并不像债权成本那样有固定的支付金额和付款期限,所以在财务分析中经常被忽略。发放股利可能会导致企业大笔资金流出,需要考虑其对现金流的影响。

股权比例会影响控制权,控制权则会决定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董事会与监事会怎样设置?每个股东在其中占有几个席位?实际经营者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还是由某个股东指定?关键性财务信息是否需要定期发送给各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受到监管?如果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舞弊行为,需要提报给哪些人员或部门?如果企业内部对于舞弊行为并不重视,或是管理层串通隐瞒,是否需要提报给股东?财务人员需要明确各股东在企业经营中所处的地位,这样才能确保信息传递的及时,同时控制相关风险。

企业在经营中会涉及对外投资,也会进行股权融资。对外投资所占的股权比例,决定选择怎样的方式进行会计核算,也决定着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如果对外投资的股权占比较小,会计核算时计入金融资产,这时对被投资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就较低,基本为零;如果能够施加重大影响,意味着在董事会以及监事会中,企业会有相应的席位,能够对经营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能够及时获取被投资企业的相关信息,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如果能够形成控制,大概率会向被投资企业派出高级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被投资企业成为了本企业的一部分,股权比例越高,对于被投资企业的管控也会随之愈加严格。

如果是进行股权融资,可能是原股东进行部分股权转让,也可能是按照当前市值吸纳新股东,需要考虑融资后股权比例的变动,评估是否会因为股权稀释导致失去控制权。在融资过程中涉及到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通常会采用现金流量折现,这就需要财务部门提供对未来一定时期经营及财务状况的预测,作为价值评估的基础。

在投融资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股权转让的涉税问题。对于转让增值部分需要缴纳相应税费,在税务管控愈加严格的当下,需要谨慎评估相关税务风险。

如果是上市公司,上述行为可能还会需要进行信息公开。这部分工作可能并不需要财务部门直接负责,但需要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确保信息公开符合证券法相关规定。

企业对于股权结构的设计,是一项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在成立初期时思考后续的发展方向,搭建基础的股权结构,能够在保证创始团队控制权的情况下,使后续的融资更加顺畅,同时减少财务及税务风险。所以财务需要了解股权相关知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当前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特别是在进行融资时,需要评估新股东增加对原有股权比例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提示控制权分散的相关风险。

来源:漫谈财管

财税实务

重要声明:

本栏目的内容均来自网友分享,如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请及时向高顿继续教育反馈,
本文系作者授权高顿继续教育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电话
    (400-999-9083转2)(18621579081)
    节假日及夜间请拨打
    13040636173
  • 微信
    微信客服
    扫码添加
  • APP下载
    高顿教育APP
    扫一扫下载
  • 返回顶部
  • 收起
切换M站——高顿继教